見微知著 守正待時 ——讀《思考,快與慢》有感
世間萬物瞬息萬變,時徐時疾,就如天水一般,此時“潤物細無聲”,彼時又“雨色萬峰來”。“快與慢”作為一組對立的范疇與我們息息相關、寸步不離,既矛盾又和諧,統一于我們自身,也統一于這個世界。
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將人的思維方式分為“系統1”和“系統2”。“系統1”是直覺的、沖動的,可以快速做出決策;“系統2”是理性的、統計的,但運作較慢,費時費力。生活中,我們依賴自主運行的“系統1”從孩子打的噴嚏判斷他可能感冒了,從下班異常的堵車判斷回家可能得晚半個小時,從天空中密布的烏云判斷馬上要下雨了,我們享受著“系統1”的快捷與便利,卻也常常掉入了它帶來的“繆勒•萊耶陷阱”。
“繆勒•萊耶陷阱”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兩條等長的平行線,上面那條兩端有著括號狀的箭頭,下面那條的兩端卻是反向括號狀的箭頭。你會發現無論怎么看,這兩條平行線都是不等長的,但是只要你調動“系統2”沉下心來去驗證,去拿尺子量一量,你就會發現這兩條線確實是一樣長,這時候你才會驚覺,自己的盲目的自信不過是鏡花水月,同時你也會意識到與“系統1”共生的還有名為“成見”的思維定勢。大多數情況下,“系統1”的決策都是正確的,你會發現孩子確實生病了,回家確實晚了半個小時,天確實不一會兒就下雨了,這些習慣性的勝利便也導致了你開始對自己下意識判斷的正確性深信不疑。
在工作中,我們同樣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寫完一份文稿就覺得無可挑剔,做完的工作看來看去都找不出毛病,上交任務時總是想著“差不多了、應該沒問題了”,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常常總是漏洞百出。如果你有以上的特點或想法,那么你就需要打起精神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了。你是否有著思維惰性,過分依賴了高效卻易錯的“系統1”而冷落了低效卻準確的“系統2”?你是否一味地追求效率而忽視了思考和檢驗?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那么下面3條建議可能對你有所裨益。
第一,中肯地預先推斷別人對自己某項工作的評價。當你有著重要活動卻想睡會兒懶覺,“系統1”可能會告訴你,沒事,晚個幾分鐘倒也沒什么關系。但是請你預想一下別人會對你這個行為做出的評價,那可能會是不負責、不盡心、不認真,那么你還會做出這個選擇嗎?第二,學會懷疑自己。在提交工作結果前,想一想曾經犯過錯嗎?自己容易犯什么錯?如果出錯了,自己能承擔這個責任嗎?想完這些,你大概就得再看一眼,再核實一下了。第三,虛心向別人請教。我們常說“發現別人的錯誤要比發現自己的容易得多”,這是因為我們向別人拋出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更傾向于調動“系統2”去仔細思考,能夠發現我們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這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避免犯錯。
察微見著,一葉知秋。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學會放慢思考頻率,主動激發理性思考能力,通過外在力量推動、內在心理能力提升的方法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學會未雨綢繆、規避風險,提高每一個決策的成功概率。試著將思考慢下來,這樣未來即便面對再多繁瑣的工作,我們也能夠輕松應對、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集團黨群部 唐晗怡)